最新版中国综合地层时间框架正式发布
日期:2019-05-05     浏览:224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地层学研究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对中国各纪地层做了第一次系统总结之后,凭借着开展全国性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岩石和生物地层工作,中国地层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后,每隔约20年召开一次的全国性地层会议令中国地层学研究不断迈向新台阶。1997年以来,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的11个阶底界金钉子在中国的确立,更是让中国地层学走向世界前列。本世纪差不多又走过了近20个年头,随着研究手段增多改进、研究不断深化,地层学正迎来一个新时代。沈树忠说。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础。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物事件(如生物大辐射、大灭绝及其后的复苏等)和环境剧变事件(如大陆重组、全球海平面升降、温度大幅度升降等)。为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速度和原因,需要把它们在统一的时间框架中排定。戎嘉余说,利用地质记录划分地质历史,解决不同地区的地层对比,是所有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据悉,本专辑涵盖了从埃迪卡拉纪到第四纪总共13个纪的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除传统而富有新意的生物地层方面的最新成果外,还包括了各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以及中国主要板块之间的对比,以适应国际地层学有关后层型研究的新要求,为地学其它领域提供一个以中国剖面为主的时间框架。

同时,专辑还提出了综合地层研究领域今后需要重视的几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化石系统分类学研究,尽力提高各时期生物地层学的划分对比精度和可靠性。二是加强高精度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地层学、磁性地层学、旋回地层学、气候地层学等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注重海陆相地层系列和各盆地间的对比。三是优化各类地层学数据库的顶层设计,做好深时地层学大数据工作,把关古生物地层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做好定量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专辑还建议,要利用大数据开展高精度时间框架下的古地理研究,为圈定烃源岩和其他沉积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提供重要参考,为深化基础科学和满足国家需求服务提供支撑。

 

 

摘自《中国矿业报网》2019年1月28日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入会流程  |  矿联简介  |  网站管理制度  |  组织架构  |  章 程  |  缴纳会费  |  会员制度  |  缴费标准  |  联系方式  |  副会长单位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