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记忆中矿山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印象已被彻底颠覆。
随着时代的进步,昔日满目荒芜的矿山成为了一道道青山吐翠、绿树成荫的“风景线”,一场从“绿水青山”中深掘“金山银山”的矿山建设“革命”正在天山南北上演。
绿色理念内外兼修
在蓝天白云,绿树花草的点缀下,位于克州乌恰县黑孜苇乡的新疆紫金锌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紫金锌业)乌拉根矿区犹如一座坐落在边陲上的绿色驿站。
“经过多年的环境再造和植树造林,才有如今的景象。”5月16日,新疆紫金锌业安全环保总监陈家祥指着矿区中的绿地自豪地说。
短短一句话的背后,是矿区全体员工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
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建设绿色矿山的一大“先天性难题”。无垠的沙漠、苍茫的戈壁、少量的降雨,脆弱的生态,都注定了在这里建设绿色矿山要比内地省市付出更多。
“那时没有水、没有土,到处都是山体的裸岩。”陈家祥回忆,“首先要把山体的岩石开凿出来,再从山下把好一点的土壤运到山上进行换填。刚开始种下的树苗都很难存活,次年还要进行补种,后来在绿化带地下广布中水管网,并采用滴灌、喷灌的节水模式,才保证绿化效果,最终硬生生在荒山戈壁上种出了一片绿色小气候。”
截至目前,新疆紫金锌业乌拉根矿区的绿化面积已达26×104 m3。
建设绿色矿山不仅仅指表面,“里子”也要贯穿着绿色发展的概念。
陈家祥说:“公司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快推进企业向绿色工业升级。每年以不低于当年产值的1%提取专项费用投入科技创新,提高各项生产工艺技术指标,高效合理利用不可再生矿产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使低品位铅锌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废气、废水、废物”三废治理一直是制约矿山企业发展的顽症,为此,新疆紫金锌业还投入1亿元安装了一套回水系统,有效地把三废治理和生产工艺有机融合起来。
“我们如今能实现年节能3627.04t标煤,年节约用水48×104 m3。”陈家祥说,“这样的投入从长期来看,能为企业节省不少生产成本,如果再加上生态效益,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在南疆,新疆紫金锌业的“绿色之旅”并不孤单。5月17日,伽师县铜辉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伽师铜辉矿业)的“智慧选矿调度中心”内,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不停地闪现着图形、表格与数字。工作人员端坐于屏幕正前方,一眼看去,就能将生产流程中的各项指标的实时状态一览无余。
“这是我们建立的覆盖选矿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伽师铜辉矿业总经理杨锡祥说,“它充分利用‘物联网+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使控制系统能够实时有效地对生产工艺进行感知,实现了全流程的智能控制、设备震动监测、润滑在线监测和能源管控可视监测。”
当对能源、资源、环境的管理水平达到信息化与智慧化,矿山掘“绿金”的本事也大大提升——项目建成后,伽师铜辉矿业的选矿回收率提高到了95.5%以上,选矿综合能耗降至3千克标准煤/吨,比国标先进值降低了45.45%。
眼下,新疆多座矿山都已安上绿色“引擎”,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撑起片片珍贵的绿荫。截至2018年底,新疆已建成150家绿色矿山,其中包括26个国家级、6个自治区级绿色矿山。目前,新疆大多数大中型矿山已经开展或准备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工作。
尾矿挖潜“吃干榨净”
尾矿通常是指矿山选矿后,由于当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不宜再分选回收的矿山固体废弃物。大量堆存的尾矿不仅占用土地,造成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同时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事实上,尾矿并不是完全无用的废料,其中往往含有可作其他用途的成分,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或是其他方式加以利用,就可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伽师铜辉矿业便是能将尾矿资源“吃干榨净”的一把“好手”。
杨锡祥说:“我们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开展了‘膏体胶结充填在有色金属矿山的应用’项目研究,投资1.27亿元建成了国际领先的膏体胶结充填系统,成为我国软破难采矿体安全高效开采示范矿山。”
“膏体胶结充填系统”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膏体”是充分利用尾矿中的尾砂、冶炼废渣、粗骨料等物质,经过浓缩制备而成,之后充填至井下采空区快速凝结,从而解决泥质砂岩遇水泥化的难题。
有了凝结后的膏体作为坚实的支撑,不仅能有效地避免井下采空区造成的地表塌陷和生态破坏,还可延长尾矿库的服务年限。
“这项技术的应用,按矿山生产时间计算可节约二次新建尾矿库和占地投入资金5 000余万元,使采矿贫化率、损失率分别下降了8%和5%以上,年增加经济效益达2 000余万元。”杨锡祥说。
那尾矿中还残留的废弃物怎么办?面对这个问题,伽师铜辉矿业选择的解决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拓展下游产业链,通过募集社会资金建设了一座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厂,将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就地制成了新型环保建筑材料,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50余个工作岗位。
一直以来,为了综合利用尾矿资源,使尾矿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经济价值,让原本被当做“垃圾”而废弃的尾矿“吐金”,我区各个矿企(矿区)不断深挖自身潜力,各显身手。
新疆紫金锌业通过技术改造和精细化管理,锌金属回收率逐年升高,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在锌金属高效回收时也回收了伴生金属铅,避免了重金属对周边环境污染;新疆阿舍勒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尾矿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项目,不仅可以将尾矿中的铁充分回收,还能利用尾矿中的硫来生产硫酸,并用生产硫酸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发电,供矿区使用;可可托海,堆积如山的尾矿堆被改造成广场和接待中心,覆盖着绿油油的植被,走向了旅游发展的转型之路……
新疆矿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志敏表示,目前根据尾矿所含的成分和品位,尾矿的综合利用通常有三种途径。
“首先考虑的是从尾矿中尽可能多地回收有价金属和矿物。其次,尾矿可以作为复合矿物原料进行整体开发利用。那些无较大经济价值的尾矿或二次回收后无经济价值的尾矿,如果上述两种途径都无法利用,那么可用作井下充填料或填坑铺路,也可对尾矿库复垦造田、绿化造林,或建成生态公园、体育娱乐场地”。张志敏说。“尾矿综合利用,能减少土地占用和险情发生,同时还能发挥尾矿的‘余热’,可谓一举多得。”
共谋蓝图追“金”求“绿”
根据规划,2019年、2020年新疆将分别新建150家、100家绿色矿山。到2020年,新疆将建成绿色矿山400家以上,其中大中型绿色矿山占比达到新疆大中型矿山总数的70%以上。
如何在矿山追“金”求“绿”的道路上实现加速跑?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绿色矿山推进委员会会长史京玺表示,绿色矿山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边界,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标准领跑、政策扶持,创新机制、强化监管,落实责任、激发活力的绿色矿山建设新机制。
去年,我区出台了绿色矿山激励政策,从矿业权、建设用地、财税、金融等方面进行支持,鼓励各类矿山企业积极建设成为环境友好型绿色矿山,保护“三山两盆”更多绿水青山的同时,保证矿业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目前,新疆还正在制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黄金、石灰岩、砂石等10个自治区主要大宗矿种行业的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此外,我区还将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绿色矿山建设,建立完善分地域、分行业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推进新疆矿山设计和建设,推进老矿山改造升级,建设一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使新疆绿色矿业发展成为常态。
企业层面,史京玺认为,矿山企业只有摒弃建设绿色矿山就要大投入、高成本的片面认识,正确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正视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山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绿色矿山的发展实例来看,绿色发展在短期内是有一定的投入,但从长远来看,绿色发展的倒逼机制一定会带来经济效益。”史京玺说,“新疆地域广阔,环境和条件各异。在绿色矿山建设中,新疆矿山企业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让科技创新成为绿色矿山的底色,走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有质量有效益的矿业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人心齐,泰山移。作为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新疆矿业联合会始终致力于做好绿色矿山的宣传推广工作,团结广大矿业企业,扩大绿色共识。看到如今建设绿色矿山已成千帆竞发之势,张志敏颇感欣慰。“从‘要我建’到‘我要建’,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进,从行政推动到标准引领,从企业自律到社会监督,从倡导引导到激励约束并举,这其中既有政府部门推动这项工作的转变,也有企业本身的转变,更有社会的转变,各个方面的变化都是非常显著的。”他说。
苍茫戈壁,座座绿色矿山犹如片片绿洲,令矿工的人生远离荒凉;高山峡谷,座座绿色矿山好似朵朵雪莲,正绽放着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之美。
摘自《新疆日报记者刘翔》2019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