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大浪急,海外投资须知己知彼
日期:2019-07-09     浏览:755    
      ——丝路矿业论坛·2019看点之一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自此,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被誉为“21世纪伟大新故事”的倡议迎风生长,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2018年,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近几年来,中国矿业企业稳健地走出国门,深度开展全球矿业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共同繁荣。那么,投资与风险相伴而生,如何提升“容错率”?

在近日举行的丝路矿业论坛·2019上,与会专家共商对策,为中国矿业企业走出去献言献策,加油助力他们发展壮大。《中国矿业报》记者参会并通过深入交流了解了近些年关于企业海外矿业项目投资管理的一些经验和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

怎样定义投资成败

“矿业投资失败最简单的表述就是赔钱了。企业赔钱就是失败,如果挣钱了就没失败。”西藏华钰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文政从失败的定义上,为大家讲了投资矿业项目失败的情况。

“有人问,我投资的项目20年后才挣钱,算不算失败?”谢文政表示,那不叫失败,因为投资有周期,如果在周期内达到了目标,就不能叫失败。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谢文政表示,这句话同样也适合矿业,“有些矿企失败是因为环境问题,有些是因为社区问题,还有些企业是自己没有看清楚项目情况,包括上当受骗等,总之失败的情况很多。”

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研究,谢文政总结了矿企“走出去”需要关注的投资风险点:

一是地缘政治,即国家风险问题。有些国家不能去,不安全,存在安全问题,比如利比亚巨变,国内混乱;蒙古国家矿业政策修改,多数矿业企业投资血本无归;还有一些国家面临大选或国内不同势力造成的内乱,可能会殃及池鱼等,这些因为地缘政治的因素所导致的投资风险,都要尽量避免。

二是对市场的误判。比如我国曾在海外投资了很多铁矿项目,当时铁矿石价格处于高位,但等中国公司过去投资的时候,周期已经过去了,没“踩上点”,导致投资赔钱等。

三是缺少对矿物经济价值的准确认知。相对来说,我们对矿物的地质成因、赋存相对熟悉,但判断其是否有经济价值,却是较为复杂的。简单地说,能挣钱的就是矿,不能挣钱的就不是。如果拿下的成本比购入价格还贵,这就是没有经济价值,不值得投资。

四是关于违法的问题。比如,矿山企业不懂当地劳动法,建设期结束后被要求赔偿巨额资金。再比如,某国内矿业公司投资的一个海外矿业项目,因行贿导致项目被吊销等,这些违法行为都会导致投资血本无归。

五是环境问题。据统计,资本投资30亿~50亿美元的矿业项目,每周因采掘业社区冲突发生的成本高达2 000万美元,这在其他行业是难以想象的。

此外,谢文政还分享了一些别的风险,不同的投资项目还存在不同的投资风险,比如,没有搞清楚矿的具体情况,一听别人介绍觉得很有道理,就开始投资,最后发现投资上当;因为管理层没有重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文化纠纷;过分迷信西方报告,对矿业形势把握不好等。

失败的投资有哪些共性

导致矿业投资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谢文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是投资心理。投资者看到别人在海外投资赚钱了,就觉得自己也会赚钱,因此盲目跟风,没有充分准备就开始投资海外市场。

二是经验主义,把国内的想法应用到国外,把国内的评价标准应用于国外,比如不同的矿种,品位肯定是不一样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盲目的把国内的评价过程体系应用到国外。

三是教条主义,对海外的可行性报告,比如43-101,JORC报告等,过分信任,把西方的东西当作圣经来读,觉得人家报告比较规范,实际上,我们的行业报告比他们的还要规范。

四是形而上学。即对市场的认识是孤立的、静止的,不看趋势和变化,对于资源的概念理解也比较片面。虽然很多大投行报告写得都很好,但是也未必全对,一定要有自己一个本能的判断。比如有些矿,今天是露采,明天可能是地采,这些都要考虑到。

掌握影响成败的核心要素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人唯有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获得成功。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海外矿业投资的成功率?

会上,谢文政用5个“W”,一个“H”来概括。他说,第一个“W”指why,即为什么,这应该贯穿项目投资的全过程;第二个“W”指what,表示项目投资的目标、标准、矿种、结构、规模、资源等;第三个“W”指where,到哪里去,包括国家、地区等;第四个“W”指when,即什么时候,表示项目的进展的阶段、周期等;第五个“W”指who,即我是谁,我需要什么资源,我要与谁合作等。“H”指how,即怎么做,包括具体的战术,比如怎么管理、怎么做尽职调查等。

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俊华根据近年来他们“走出去”的经验,给出了几点深刻体会:

一是“矿-地”关系和谐是矿山开发的基础。公司在推进矿山生产的同时,注意与当地政府以及周边村庄建立良好的关系,力所能及地拿出部分资金帮助当地政府及周边村庄解决涉及民生方面的困难,资助一些公益事业(比如给当地小学安装取暖设备,大雪封山时抢运危重病人),从而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是主打高效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在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树立矿业界的第一:第一个投产矿山项目、第一个采用绿色环保无氰化钠工艺的金矿生产企业、第一个实现矿山出口的企业等。这是矿企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是取得当地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信任,保持了良好的关系。给当地政府和村民承诺的要都做到,这样在企业遇到生产经营问题时,当地政府部门会出面协助解决,也能为矿企的发展给予极大的开放力度。

四是对矿产资源的评价和潜力分析必须靠自己。不管原矿业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说得如何天花乱坠,对矿产资源可靠性的尽职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最好依靠自己的技术人员设计钻探、自己安排取样、送到可信任的实验室进行分析。

最后,吴俊华还表示,江西省地矿资源勘查开发公司目前已经培养出了一支学历高、懂多种外语、具有丰富海外勘查开发经验的队伍,能够在做尽职调查时,同时提供给委托人资源量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矿业权价值报告,这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会上,中地海外集团总监连长云也分享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他表示,技术、商务、属地化、国际化,这几点集中在一起就是中地海外集团在非洲30多年拓展海外矿业市场的优势或基础。

对于如何操作完成海外投资,他给出六条建议。一是选矿种,要基于公司发展战略和既有基础优势。二是选区带,首选既有的大型成矿区带。三是选国别,这点至关重要。矿业是一项长线投资,目标国的经济社会、政策法规、社区土著、环保要求等,特别是其社会稳定性和政策持久性,对矿业公司的后期发展影响巨大,国别选择的成功与否将决定矿业项目的最终成败。此外,还要注意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矿业投资环境、社会稳定性、两国关系、矿业开发成熟度、发展潜力等。四是拿矿权,需要注意拟拿矿权的地质位置(找矿潜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开发条件(开发可行性)。五是做勘查,要遵循国际规范,选用国际化人才并培养本土人才,属地化管理和运营,与当地政府保持密切关系等。六是退出,转让矿山企业,进入开发阶段。

正如与会专家说的那样,希望中国矿企在海外投资的项目,都能有所收获。  

                                                               摘自《中国矿业报》2019年7月5日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入会流程  |  矿联简介  |  网站管理制度  |  组织架构  |  章 程  |  缴纳会费  |  会员制度  |  缴费标准  |  联系方式  |  副会长单位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