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球强国的发展历史,钢铁工业始终是支撑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为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础的物质保障,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从国家安全的角度上看,钢铁工业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命脉行业,伴随着大国的崛起与复兴。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车推动英国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1900年前的英国粗钢产量始终居全球首位,成就了历时百年的“日不落”帝国。二战期间,美国的粗钢产量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3倍以上,支撑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胜。1950年后,日本以制造业为核心,实施以钢铁工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迅速实现经济崛起,强力推动了日本在1969年超越前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毛泽东主席将“钢铁和粮食”列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首位,之后雄霸鳌头20余年。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全球占比为56.5%,让其他产钢国望其项背。
根据世界钢协的统计,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64个纳入世界钢协统计国家和地区的粗钢产量为18.64亿吨,同比下降0.9%。其中,中国粗钢产量为10.53亿吨,同比增长了5.2%。世界钢协在最新的全球短期钢铁预测中称,在2020年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成为支撑和引领全球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依靠有效的抗疫方法,迅速摆脱疫情的困扰并实现经济恢复与增长,成为全球唯一实现年度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其中,钢铁行业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反转向上的主力军。2020年1月~11月份,中国钢铁工业以6.3%的累计增长幅度居全国规模以上主要行业经济增加值的第3位,有力地带动了全国规模以上经济的恢复。
未来,“正值壮年”的中国钢铁业将引领全球钢铁及原料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中国钢铁业始终是
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计划经济时代,在国家“以钢为纲”的政策引导下,新中国实现了现代钢铁工业的从无到有。1952年~1978年,我国钢铁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2.9%,产值每年递增11.8%,实现利税每年递增9.67%,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有效地化解了当时世界霸权主义国家对我国“卡脖子”的危机,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我国钢铁工业进入稳步较快发展阶段。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突破亿吨,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2000年后,中国钢铁工业与中国经济相伴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接近全球产量的50%;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超过10.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6.5%。从粗钢产量与GDP之间的关联趋势变化散点图可以清晰看出,粗钢产量与GDP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钢铁业正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严打“地条钢”、清理落后产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2018年,中国钢铁行业利润率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6%,标志着中国钢铁行业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钢铁工业依然面临着产能过剩、环保压力、产业集中度低和整体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
高质量的行业意味着高质量的供给与需求、高质量的产业链和高质量的行业发展格局。2020年底,工信部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产业布局合理、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装备和智能制造水平明显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的中国钢铁工业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钢铁工业正在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国粗钢产量正处于峰值前的缓慢增长期
从平均日产粗钢量上看,2015年以来,我国日产粗钢节节攀升,2020年我国累计实现生铁产量8.88亿吨、粗钢产量10.53亿吨。从2015年以来月度粗钢日产量的变化趋势上看,未来中国粗钢产量仍有继续增长的可能。
从吨钢GDP贡献上看,“十三五”期间,我国吨钢GDP贡献为96905元,较“十二五”期间的平均值77485元上涨了25%。中国钢铁工业“正值壮年”,在世界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将继续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从粗钢产量年增长率变化趋势上看,中国粗钢年产量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呈增长态势,从趋势方程上分析,中国粗钢年产量在2035年前后才有可能呈现逐年趋降态势。由此可以判断,中国钢铁工业目前仍处于“壮年期”,缓慢增长态势仍将持续。
从人均粗钢占有量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计算的2020年我国人均粗钢占有量预计在747千克左右。从中美日三国人均粗钢占有量的变化曲线上看,截至2020年底,中国人均粗钢占有量仍呈现向上运行态势。根据中国以高炉为主的钢铁生产的特点和中国人口增长及粗钢产能情况预计,中国人均粗钢占有量的峰值将在750千克~800千克。结合中国钢铁工业2020年的发展状况,有理由判断未来中国人均粗钢占有量仍存在上升空间。
峰值区过后
中国粗钢产量大概率维持7亿吨以上水平
纵观全球钢铁生产大国的历史,美国自1900年后占据全球第一产钢国地位70余年,直至1974年才被前苏联取代。1945年,美国的钢铁产量一度占据全球产量的近2/3的份额,是全球其他国家粗钢产量总和的近两倍。即使除去两次世界大战前后近40年的时间,美国粗钢全球第一的位置也持续了35年以上的时间。前苏联自1974年登顶粗钢产量首位后,至1991年解体,维持全球第一产钢国位置17年。日本是在前苏联解体后成为全球最大的粗钢产量生产国,但其在1973年就已经达到了粗钢产量超1.2亿吨的水平,而其达到粗钢产量的峰值则是2007年的事情,历时34年之久。
同时,目前美国的粗钢产量是其峰值产量的64%;日本的比例是83%;俄罗斯2019年的粗钢产量仍有7190万吨,加上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粗钢产量仍达到前苏联峰值的62%。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即便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按11亿吨粗钢产量峰值计算,即便峰值区过后,中国的粗钢产量也将大概率维持在7亿吨以上的水平。
以高端钢材制造为代表的冶金工艺技术
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十三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再次提速,尤其是2018年后,中国实施了历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政策,中国钢铁工业在能源循环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能力再次提升,目前在生产效率、能源循环利用、钢铁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沿,在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用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用钢、高速钢轨、建筑桥梁用钢等钢铁产品生产上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已经成为世界钢铁创新能力、先进发展方向的主要代表之一。
中国钢铁行业规模大、产线类别齐全,基本能够生产国内建设所需的全部品种钢材,在应对经济不确定性挑战方面具有其他国家钢铁行业所不具备的发展韧性、市场调整空间和规模效应,行业综合竞争优势突出,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和体量优势,全行业基本实现了焦化、造块、炼铁、炼钢、连铸、轧钢等主要工序主体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大型冶金设备国产化率达95%以上(按重量计算),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大类工业行业之一。
但整体来看,我国钢材产品附加值仍较低,每年依然必须进口1200万吨左右的钢材用于经济发展,其中绝大部分品种属于特(殊)钢序列,均应用于航天、国防等高端工业制造领域。目前全球进入后工业化的欧洲国家、美国、日本依然是特殊钢传统强国。日本每年1亿吨粗钢中有2000万吨~2200万吨的特钢稳定产出;德国4000万吨粗钢产量中的特殊钢产量也常年保持在700万吨~800万吨;而瑞典作为全球模具钢、刃具钢的主要生产国,其特殊钢长期保持260万吨左右的产量,占其年粗钢产量的一半以上。在高端钢材制造方面,中国与美、日、欧等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钢铁工业曾经落后,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不能再次被落下。2020年12月31日工信部下发的《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就明确在低碳、绿色、高效、创新等多方面对未来5年的中国钢铁工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工艺要求,中国钢铁工业不仅要做“老大”,更要变得“强大”。
原料稳定供应是中国钢铁业
高质量发展充要条件
中国钢铁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未来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钢铁工业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机遇。必须充分利用期、现两个市场的力量,疏导金融市场价格发现能力,推进行业重组,加快国内废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和国内相对优质资源与海外中国权益资源开发,严控原料价格波动,逐渐改变中国钢铁工业的原料供应的被动格局,有效争夺话语权、定价权,有力保障中国钢铁工业未来长期健康发展。这是中国钢铁工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充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