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系列新进展
日期:2024-12-03     来源:中国矿业网    浏览:94    

近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会议透露,5年来,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沿着第三次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的改革方向,聚焦新时代党和国家需求,着眼破解重大资源环境问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据介绍,201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会议提出,要在填图理念、技术标准、工作布局、组织方式、评价标准、成果服务六个方面进行改革,科学回答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怎么看、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经过5年努力,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改革一揽子举措落地实施。《中国区域地质调查改革落实方案》《国家数字地质图建设方案》等相继编制的统领性材料,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区调改革的责任单、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将“加强基础性地质调查”写入新矿产资源法、推进地质调查立法等让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拥有法律地位和稳定发展保障的工作在积极开展。

我国区域地质调查的程度、广度、精度在5年间得到大幅提升。工作程度上,陆域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面积新增16.3万平方千米,在河北、河南、福建、重庆等省(区)实现山区全覆盖;累计完成深部探测剖面3000多千米、大地电磁基础网540万平方千米,为了解地球深部提供了全新认识。工作广度上,首次编制了全国26个重点成矿区带航磁异常图,编制了喜马拉雅、冈底斯、阿尔金和白云鄂博等重点成矿区带(地区)39个元素地球化学图,为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指明了找矿方向;综合评价了东北83个黑土地重点保护县的资源稳定性和潜在资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数据。工作精度上,建立了星—空—地—深高光谱应用技术体系;新疆、内蒙古、山东等地区的填图比例尺精度从1:5万升级到1:2.5万。

5年来,我国基础地质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在华夏板块发现了地球形成之初的冥古宙时期岩浆锆石,为研究地球早期形成提供了重要信息;建立了吉林白山小洋桥标准层型剖面,为全球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划分提供了新的国际标准;在福建政和首次发现世界地理位置最南的侏罗纪奇异福建龙化石,填补了鸟类起源从奔跑到飞翔的空白;在江西赣州新发现全球最小恐龙蛋完整化石,对了解晚白垩世恐龙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区域地质调查标准改革也在稳步推进,通过两轮试点,形成的《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国内行业标准已正式实施。成果服务更高效便捷,国家数字地质图建设等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线上服务优化升级;32个省(区、市)41套地质志书编撰与出版,让线下服务表现愈加亮眼。国际合作取得重要进展,不但沙特阿拉伯地盾精细地质填图成为国际地学合作项目新标杆,发行的1:500万《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图》,1:300万《中—东亚大陆大地构造图》等洲际图件,也正在为深化国际合作、开展国内外对比提供新的基础资料。

此外,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将优秀图幅作为人才遴选、职称评聘重要参考,逐步构建区调人才评价体系。5年来,局系统区域地质调查领域有1人获何梁何利基金奖、12人获国家级人才称号、2个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38人入选部省级人才、2人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3人获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荣获部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入会流程  |  矿联简介  |  网站管理制度  |  组织架构  |  章 程  |  缴纳会费  |  会员制度  |  缴费标准  |  联系方式  |  副会长单位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