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以“新型材料引领未来,传统产业保障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矿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线上召开。全国政协常委曹卫星线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恩哥、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孙传尧做主题报告。
研究显示,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依靠新材料发展起来的,而新型材料研发需要依靠矿业提供物质支撑。矿物材料是新型材料的重要原材料,随着矿业领域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矿物和岩石成为生产新型材料的原料。这也表明,矿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将承担更多更重的原料保障使命。同时,新型材料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为矿业提供了新的市场需求和更多的投融资机会。
会议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好科技创新兴矿之路,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为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要加速矿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促使矿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依靠科技创新研发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大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应用,加速创新成果转化;要坚持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
“谁掌握了材料,谁将掌握未来。”王恩哥院士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实践为例,介绍了新型材料如何引领未来。定位于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研发南方基地、国家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交叉开放新窗口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在开展前沿科学研究的同时,以创新样板工厂为手段推进产业化进程,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探索形成了“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目前,该实验室已成功研发的新型材料或产品有新能源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生物医学材料、低维纳米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和废气治理环保材料,且多数产品已完成产业进程,实现了由科研到商品的转化。
围绕如何提高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质支撑,干勇院士在分析我国矿产资源保障形势后建议,国家应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矿业政策,调动市场主体找矿、开矿的积极性,以缓解我国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局面,提高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产业链的安全性。孙传尧院士则以锂铍选矿工艺突破为例,强调了科技创新对矿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长安大学教授潘爱芳介绍,该校资源综合利用团队的实践则表明,科技创新赋能矿业后,可以构建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矿业开发新格局。该团队2006年启动大宗固废资源化技术研发,开发出以催化剂为核心的固废资源化高效利用新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可低能耗、低成本地分离提取固废中的主量、微量元素。利用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他们先后对赤泥、尾矿、煤矸石、粉煤灰、镁冶炼渣、低品位矿、高锂黏土等30多种固废物和低效矿、复杂矿、难溶矿,进行适应性试验和技术的延伸应用均获得成功,生产出了高附加值产品,开辟了环保良性循环的新路径,不但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还向固废要资源、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