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牵头承担的深地课题“青藏高原典型矿集区透明化与矿体定位预测”近日通过终期考核。由陈毓川院士、钟大赉院士、滕吉文院士、李曙光院士、侯增谦院士等18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通过网络听取了课题汇报,对相关成果予以肯定。
一是在3000米透明化技术表达方面,以冈底斯成矿带驱龙-甲玛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和喜马拉雅成矿带扎西康-错那洞铍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采用GOCAD软件与Voxler软件实现地球物理反演数据的三维模型构建和三维属性分析,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解释,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对矿集区深部结构开展综合研究,并针对关键地质体进行模型的建立。
二是在勘查模型与靶区圈定方面,对上述两个矿集区开展大比例填图、大地电磁测深与重磁探测,建立蚀变矿化分带模型,结合找矿矿物学等综合研究成果,建立驱龙-甲玛与扎西康-错那洞两个矿集区勘查模型。建立并完善多方法、大尺度地球物理成矿预测的技术方法组合,研发重磁三维反演新软件,提交2个找矿靶区。
三是在找矿突破方面,在喜马拉雅地区识别出错那洞片麻岩穹窿及铍-锡-钨稀有金属矿化。通过初步研究,基本查明了稀有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分析了其成因。该成果为认识喜马拉雅地区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打开了新窗口,在认识喜马拉雅成矿带成矿作用及过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等单位也共同参与了课题相关工作。课题组5年来共发表第一资助文章33篇,其中SCI 16篇;培养硕博研究生1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