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新疆一个因矿而兴的小镇。她的名字很美,可可托海蒙语意为“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意是“绿色丛林”,还拥有诸多代表着荣誉的名字,譬如“地质圣坑”、“英雄矿”、“功勋矿”、“脊梁矿”......
殊不知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在地图上根本找不到这个地方,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只有一个保密代号:111矿,代表着国家的最高机密和顶级财富。1981年之前,可可托海矿区周围还设有三道关卡,任何人进出矿区都必须持有自治区开具的边防通行证。
关于那个年代可可托海的神秘,著名“额尔齐斯石”的发现者韩凤鸣这样说:“我在冶金部长春地质学院上学期间,只听老师讲起过新疆有个叫可可托海的地方是‘天然地质博物馆’,被尊奉为地质学家的‘耶路撒冷’、‘地质圣坑’,但一直不明白教科书中为什么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1957年,我到了可可托海后,才知道是保密的需要。”
一座神秘的小镇,一条默默无闻的矿脉,一个平凡无奇的大坑,却有着于国家息息相关的命运,开创了空前绝后的时代!
这个超大型的稀有金属矿床3号矿脉,在世界各国矿床学教科书中可以找到它的的身影。
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是阿尔泰地区众多花岗伟晶岩中分异程度最好的岩脉,位于新疆富蕴县城NE约35 km 处。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3号伟晶岩脉是其下部的花岗岩在岩浆作用晚期的含矿高温热液上升侵入到上部角闪辉长岩中,并发生复杂的结晶、交代作用而成。
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是直径250米,深达140米的巨型圆坑,边壁上的盘山道呈螺旋状,如古罗马斗兽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矿坑之一。其规模大、矿种多、品位高、储量丰富、层次分明,为世界罕见。
可可托海隐藏于阿尔泰山脉之中,据说阿尔泰山是座金山,那里的老人都知道金子藏在哪里,但只有在极其困难的时候,才去抠上一点渡过难关。很久之后才知道,这里还有比金子更金贵的东西。
那这些做宝藏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据说当年有个苏联地质学家,在额尔齐斯河的泥沙里发现了稀有矿石的踪迹,逆流而上,追踪到了可可托海。
1935年,苏联地质队正式进入阿勒泰,发动当地牧民四处采集矿石标本加以收购,经过重重筛选,最后把开采点定到了三号矿坑的位置上。这个富产绿柱石等稀有金属矿床的发现,引起了前苏联政府和科技界及地测、采矿人员的重视。
1950年,成立了“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阿山矿管处”,苏联人开始大量涌进,可可托海这个偏僻的弹丸小镇,竟然聚集了近四万人!
1958年8月30日,新疆有色金属公司发布产品代号及厂矿代字命令,规定绿柱石(铍)为“1号产品”,锂辉石为“2号产品”,钽铌石为“3号产品”,可可托海矿管处为“111矿”。
这里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宝藏所在地!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70多种矿物,这里就有86种,稀有金属占到矿山储量的九成以上。矿区蕴藏着有锂、铍、铖、钼、铷、铯、铪、铀、钍等多种稀有及放射性元素。其中铍资源量居中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其规模之大、矿种之多,品位之高,储量之丰富,层次之分明,开采规模之大,为国内独有、世界罕见,与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齐名,是全球地质界公认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海蓝宝石
最让人大饱眼福的是这里出产的矿物珍品,16公斤重的海蓝宝石、17公斤重的黄玉、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500公斤重的水晶块、12吨重的石榴石、30吨重的绿柱石晶体......最引人注目的是60公斤重的钽铌单晶矿,它通体黝黑,钽铌含量超过70%。钽铌被称为“宇宙天空时代的稀有金属”(俗称黑宝石),其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火箭、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等的制造。难怪被称为宝石之乡。
额尔齐斯石,5克重,举世无双
一位中国工程师韩风鸣在这里发现了一块“奇石”,全世界顶级地质学者、矿物专家谁都看不懂,愣是无法定名。1984年,它终于被权威的国际矿物学会确认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矿物,按惯例要用发现者的名字命名,但被韩凤鸣拒绝了。最终,这颗仅仅5克重、天下无双的的宝贝,被赋名为“额尔齐斯石”,捐给了可可托海地质博物馆,成了镇馆之宝。
难以估量的宝藏为她带来无上尊荣,但困难时刻挺身而出、顶起共和国的脊梁确是她真正的价值体现,因此又被人们称为“脊梁矿”。1960年7月,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对华经济援助协议,撤走专家,逼迫我国限期还债。为争一口气,尽管面临“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还是勒紧裤腰带还清了这笔债务——折合人民币52亿余元。
但当时我国建国仅十年有余,工业尚在起步阶段,只能用农产品还债,但这何时才能还清?最终国家决定以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品来抵债,直到1965年12月3日中国终于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外债的国家。有资料显示,可可托海矿务局还债矿产的价值占到了总外债的40%左右。
但可可托海对中国的贡献可不仅限于此。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是一条特殊链条的起点,将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从这里送出,其后经历湖南水口山,宁夏石嘴山,几经冶炼……最终成为罗布泊升腾的蘑菇云,成为从西昌、酒泉腾飞的火箭……这就是被称为大国重器的“两弹一星”。
锂是一种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的稀有金属,被誉为“工业味精”、“能源金属”、“最轻金属”。新疆锂盐厂始建于1958年12月,被誉为“中国锂盐工业摇篮”,它最初被称为“115厂”,也是国防、保密的需要。我国成功试爆的第一颗氢弹,其中的“炸药”就是氢化锂和氘化锂。锂盐厂生产氢氧化锂的原料锂就来源于可可托海,该矿又被誉为“英雄矿”、“功勋矿”。
当1960年苏联撤走专家、带走图纸时,一些外国人曾经断言:“中国人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弹来。”然而,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弹,1966年10月又成功实现了导弹与原子弹的结合,1967年6月成功爆破第一枚氢弹。这些成绩的取得,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功不可没。
197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从此,不仅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在自然界里,铯的分布相当广泛,可是并没有形成单独的矿场,在其它矿物中含量又少。而在可可托海矿区,铯的储量居全国第五位。那里的人们称含铯的矿石为“铯镏石”。
“东方红一号卫星使用了可可托海提供的铯!”可可托海职工们的脸上洋溢着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这颗耀眼的卫星,所使用的精确到十亿分之一秒的铯原子钟,正是可可托海出产的铯镏石提取的铯!
可可托海镇的用电全部由约20公里外的海子口水电站供应,电站主体建于地下136米处,其下又有3层机房和车间,共约200米的深度。靠着2.5公里长、洞径3米的引水洞形成的落差发电,总发电量1.9万千瓦。在备战备荒的特殊年月,由于可可托海开采的稀有金属当年主要供给军工企业,发电站长期处于一种保密的状态。
神秘至此,普通百姓们哪里知道背后的故事。因此当三号坑的真相大白天下的时候,人们真的被惊呆了,原来,这里竟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地质圣坑”,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
从中国核工业和航天梦想的起飞,到尖端科技“大国利器”的诞生,哪个没有可可托海的贡献!然而年复一年,随着开采难度的加大,随着中国更多金属矿资源的发现,它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1999年11月,可可托海矿坑终于停采了。这个创造过无比辉煌的中国地质“圣坑”进入了“冬眠”。但是在2006年夏季,闭坑7年的三号矿坑重新苏醒。听说这一次新探明的矿层储量更让人振奋,稀有金属储量仍高达2670万吨,仅氧化铍的探明储量就达300万吨,潜在价值高达80亿元。云母价值也超过数百亿元。整个矿坑的可采价值难以估量。仅氧化铍就有300多万吨。既使那些过去日本人要买的“矿渣”,也在中国的选矿技术提升之后,成了我们自己的“宝贝。”
英雄迟暮,也面临着不得不转型的情况。当时那个年代,可可托海,商业繁华、人气旺盛,随处可见具有明显俄式风格的建筑,是那个年代新疆物质、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但由于可可托海整个矿区产业结构单一,社会保障负担日在益加重,多家生产企业纷纷关停,终于走上了转型之路。
曾经轰鸣的机械厂也安静了下来。机械厂历史上最兴旺时各种机械配套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随着时代的进步,机械厂技术和设备初步被淘汰,现在机械厂只留有部分老车床和设备供游人参观,车间厂房打算以后改造招商。
如今,老居住区的平房大多坍塌,院落长满杂草,以前的住户大多数已随企业的搬迁和分流去了新疆各地,留下的除了上班的,主要就是退休员工。
随着矿区的战略转型,按照公司转型期的内退政策,好多人提前退休回家。有些人酷爱收藏,趁此时机开展爱好。如今,藏品已经成为了小镇的文化财富。还有人内退后闲着没事就开起了饭馆。
因其卓越的功勋和小镇的神秘,旅游业也越办越好,矿山地质公园、风情街、冰雪节......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对他们来说,这里就像世外桃源般的天堂。
“功勋矿”、“英雄矿”,象征着荣耀,承载着几辈人的光荣与梦想,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在可可托海3号矿脉展板图片下有这样的论述:“可可托海‘3号矿脉’素以地质博物馆享誉中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的部分外债,并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研制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曾经默默无闻的“111矿”,让中国挺直了腰杆!
来源:矿业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