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矿产勘查投资分析与政策启示
日期:2025-05-16     来源:中国矿业网    浏览:9    

 摘要:

矿产勘查是实现矿产资源增储上产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家战略性矿产储备保障能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稳妥推进碳中和的有力抓手。战略性矿产勘查投资是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推进能源转型为目标,保障我国战略性矿产供应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矿产勘查,以及战略性矿产勘查投资的演化历程,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日本的政策经验,提出了当下我国勘查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采用双重差分法对我国矿产勘查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2012年全球矿产勘查投资进入下行周期,但2016年后全球投资回暖,而我国继续下行态势,逐渐偏离全球勘查市场走势;②当下我国矿产勘查投资规模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资金来源存在结构性风险,勘查投资政策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③实证结果表明,2016年前后我国矿产勘查相关的政策改革对国内矿产勘查投资产生了一定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完善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投资战略提供参考。

结论:

1.主要结论

第一,对比我国和全球矿产勘查投资走势,自2012年后,受新旧矛盾叠加影响,全球矿业投资低迷,勘查投资金额骤减。我国勘查投资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与发达经济体一同进入下行周期。2016年后,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由负转正,矿产品价格上涨激发了勘查投资的热情。近年来,受国际突发事件影响,矿产品价格大幅波动,勘查投资的周期性愈发不明显,但仍波动上升。而我国矿产勘查投资变化逐渐偏离全球勘查市场走势,投资规模快速缩减,直至2021年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公布后有所好转。

第二,当下我国矿产勘查投资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勘查投资规模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资金来源存在结构性风险,政策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近年来,我国政府财政支出持续增大,压力逐渐向地方财政转移,社会资金活跃度大幅降低。国内由于缺乏初级勘查公司和勘查资本市场,社会资本难以进入矿产勘查领域,缺乏资本驱动力。

第三,实证结果表明,2016年前后,一系列矿产勘查资质的改革及环境规制政策的出台对国内矿产勘查投资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我国勘查投资水平在2016年之后快速降低,具体表现为勘查投资占全球市场比例下降,财政压力持续增大,社会资本活力不足,以及勘查从业人员大幅流失等。由于国家对油气资源的战略重视,以及能源转型拉动油气资源的需求激增,国内油气勘查投资在2016年之后快速上涨。与此相反,矿产勘查投资由于缺乏足够的战略定位和政策引导,颓势直到2021年才有所好转。

2.政策启示

矿产勘查投资在宏观层面应服务于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目标,即长期安全可靠、经济技术可行与绿色低碳发展;中观层面应考虑到资源储备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与产业链完善战略等多种制度的协同;微观层面应聚焦在政府、企业等投资主体在国内外矿产勘查投资风险可控性上。

第一,强化政策制定中的全局观念,积极参考国外成功的政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中国矿产勘查投资政策体系。研究并出台合理的出让收益优惠、税收减免等激励政策,如设立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绿色通道;允许战略性矿产勘查投资折抵矿业权出让收益;提供战略性矿产勘查专项贷款等,提振市场对勘查投资的信心,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热情。同时,构建政策评价与反馈机制,定期评估政策效应,及时修改或废止负面影响较大的政策。对矿产勘查投资的政策引导还要有前瞻性,如提前布局深海矿产勘查、城市矿产勘查;完善对潜在资源地的投资引导。当下全球深海矿产勘查项目火热,巴西、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深海勘查项目快速增多。我国须结合全球矿业发展趋势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统筹推进深海、深地、深坑等领域的矿产勘查投资。

第二,加快推动矿产勘查财税制度改革,健全矿产勘查市场法制建设。目前,国家正加紧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应从政府和市场边界定位出发,充分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促进政府更有作为,推动市场更有效率。政府应把握好矿产资源所有者的定位,在矿业权配置中对市场主体统一标准。明确矿产勘查出资者的定位,发挥好财政资金示范引领作用,将政府财政资金用于基础性、公益性的勘查工作,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商业性矿产勘查。加强战略性矿产勘查投资的政策引导和管理,积极破除影响投资积极性的政策阻力。

第三,加快打造机制完善的勘查资本市场,构建高质量的市场化发展格局。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推动市场机制在矿产勘查生产要素配置中发挥作用,搭建勘查项目资金筹集和流转的渠道,利用好国内外社会资本。要建设好勘查资本市场,需要一批具备找矿能力的初级勘查公司和具备专业素养的勘查基金公司。投资主体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方式投融资,运用社会资本分摊勘查风险。同时,我国勘查资本市场对勘查公司的准入标准应依据勘查项目的资源潜力、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等硬指标来保障投资者信心。同时,政府应强化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夯实地质勘查基础,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基础地质勘查信息共享、共用,严保用于勘查资本市场的地质报告真实可靠,稳定投资情绪。

第四,坚持“资金-人才-技术-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形成矿产勘查新质生产力。矿产勘查是一项复杂又专业的系统工作,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资金、人才、技术、空间等要素缺一不可。矿产勘查投资除了投资具体的找矿项目,还需要投资专业人才、科学技术和找矿空间。专业人才是矿产勘查的核心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找矿空间是必要条件。在碳中和驱动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应紧密围绕战略性矿产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促进产学研合作,完善人才储备与养成机制,打造一支具备矿产勘查专业素养、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勘查队伍。依托高校、研究机构强化相关基础性研究,推动矿产勘查技术创新和勘查设备研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凭借人员、技术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和资源配置能力。依托“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开拓海外找矿空间,提高战略性矿产供应保障能力,扎实平稳推进碳中和进程。(《中国矿业》杂志)

原文链接:http://www.chinaminingmagazine.com/article/doi/10.12075/j.issn.1004-4051.20242215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入会流程  |  矿联简介  |  网站管理制度  |  组织架构  |  章 程  |  缴纳会费  |  会员制度  |  缴费标准  |  联系方式  |  副会长单位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