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被誉为“白色石油”的锂金属在新能源产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锂作为电池的主要原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和轻型电器的电力供应。基于当前工业水平,锂电池作为主要储能设备的技术路径明确,其商业价值相较于尚处发展阶段的钠离子电池更为显著。随着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对清洁能源存储需求的日益增强,锂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锂资源的全球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集中特征,根据Chen等的研究分析,南美洲的“锂三角”(智利、玻利维亚和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等少数国家占有全球锂资源的90%。锂主要存在于3种类型的矿床中:盐湖型(锂盐湖)、伟晶岩型(锂辉石)和花岗岩型(锂云母)。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同时拥有这3类锂矿床的国家之一,这种多元化的锂资源分布为中国锂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3种类型的矿床中盐湖型矿床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储量约占全球总锂资源的70%,而锂辉石和锂云母矿床合计贡献了约30%的资源储量。王秋舒等结合各主要锂生产国的勘探开发现状,在世界范围内(不包括中国)确定了9个具有成矿潜力的区域,并从资源品位和总量、成矿地质背景、勘探开发条件等方面对这些潜力区进行了综合评价。李建康等研究了中国锂矿的成矿环境,总结了中国锂矿床的形成规律。近年来,中国在寻找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我国锂资源增储和资源安全保障作出了贡献。郭春丽等从特征、成矿条件和形成机制方面对40个花岗岩型锂矿床的重要特征、成矿条件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归纳整理。
我国锂资源储量虽位列世界前列,优质资源相对稀缺,同时面临开采难度高、环保要求严苛等多重挑战,导致锂资源成为依赖进口锂精矿等产品的矿种。依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专业委员会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共计进口锂精矿约401万吨,占比为74%,同比增长约41%,主要的进口来源国包括澳大利亚、巴西、津巴布韦等。鉴于此,本文深入探讨全球锂资源分布格局及产业发展现状,剖析中国锂资源的具体情况和产业发展实况。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锂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与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中国锂产业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