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能源安全问题,明确提出我国能源安全发展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今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周年。 10年来,煤炭行业企业积极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煤炭产量增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兜住了国家能源安全底线。全国煤矿数量由2014年的1.3万多处减少到4300处左右,原煤年产量由38.7亿吨增长到47.1亿吨;建成年产千万吨级特大型煤矿82处,核定产能13.6亿吨/年;建成安全高效煤矿1146处,产量占全国的比重由38%提高到70%以上。开发布局深度调整,晋陕内蒙古新四省(自治区)原煤产量由26.2亿吨增加到38.3亿吨,占全国产量比重提高到81%以上。煤炭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不断提升。2023年,煤炭行业科技贡献率提高到60%左右,比2014年提高10个百分点。煤炭保供稳价彰显了“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精神。一批大型煤炭企业主动承担电煤保供任务,挺起了国家能源保供的脊梁。 02.《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施行 1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能源领域首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 能源法突出加快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导向,在法律层面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将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能源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能源供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强化法律制度保障,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效能,坚决守住民生用能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用能获得感。能源法对能源规划作出专章规定,为满足国家与地方、行业与企业、短期与长期等多方面多层次需求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能源法对能源市场建设的基本原则作出规定,有利于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 03.《煤矿安全生产条例》施行 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煤矿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条例》强化源头治理,严查风险隐患。要求煤矿企业对风险隐患进行自查自改并按规定报告。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督办制度,督促煤矿企业消除重大事故隐患。夯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严格准入条件,明确煤矿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进行生产。落实煤矿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煤矿企业进行煤矿灾害鉴定并按照灾害程度和类型实施灾害治理。严格落实监管监察责任。加大惩处力度。 04.加强煤炭全链条清洁高效利用 9月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全面加强煤炭全链条清洁高效利用。 在构建绿色协同的开发体系方面,《意见》要求,加强煤炭资源勘查,优化矿区规划布局,推动煤炭集约高效开发;在构建安全环保的生产体系方面,加快煤矿安全智能化发展,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推进节能环保升级;在构建清洁完善的储运体系方面,优化煤炭储运网络,提高储运清洁化水平,提升煤炭流通效率;在构建多元高效的使用体系方面,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推动煤电行业减污降碳,提高重点行业用煤效能,有序发展煤炭原料化利用,加强散煤综合治理,推进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同时,《意见》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加强组织实施等保障措施。 05.逐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 4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立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有序核准建设一批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可调度产能储备。到2030年,产能储备制度更加健全,产能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力争形成3亿吨/年左右的可调度产能储备。 产能储备煤矿的设计产能由常规产能和储备产能两部分组成。在煤炭供需形势总体平衡时,产能储备煤矿投产后按照常规产能组织生产。当供需形势由总体平衡转向紧张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根据煤炭市场供需及价格是否超出合理区间等情况,对储备产能实施统一调度,确定储备产能的应急释放区域、生产调度规模、供应保障目标等,指导产能储备煤矿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阶段性按设计能力“向上弹性生产”。 06.新疆成为我国煤炭供应新增长极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印发的《加快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服务国家能源安全的实施方案》,“十四五”时期,新疆煤炭产能4.6亿吨/年以上,煤炭年产量4亿吨以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月至11月,新疆原煤产量4.77亿吨,同比增长19.4%,增速全国第一。据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截至11月29日,今年新疆煤炭铁路外运量达8147.9万吨,同比增长52.4%。 除了国家能源集团、中国中煤、山东能源集团、河南能源集团等已在新疆设立公司的集团,其他煤炭企业也在新疆加快布局。10月23日,开滦集团在新疆建设的首座煤矿新疆库车北山中部煤矿正式开工建设。11月26日,湘煤集团新疆库木塔格矿区一号露天矿项目开工。郑煤集团于新疆成立能源开发公司。12月6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首个产业援疆煤矿项目落地实施。新疆成为我国煤炭供应新增长极。 07.煤矿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 成效明显 今年,我国煤矿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果。据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消息,智能化产能占煤炭总产能的比率提升至50%以上。露天煤矿加快应用无人驾驶技术。我国建成一批薄与较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公司榆家梁煤矿等已实现薄煤层智能化安全高效开采。各重点产煤省份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改造,山西省提出到2027年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河南省计划到2026年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不低于60%。 12月12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创新应用企业名单,15家煤矿企业入选。8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42项煤炭行业数字矿区(园区)建设典型案例。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呈现新特点,头部企业市场服务能力增强,数据管理能力整体提升,企业投资并购融资活动保持活跃,部分产业赛道商用落地提速,部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显著提升,央企正在引领行业信息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发展。 08.我国煤机行业 首座全球“灯塔工厂”诞生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园区入选,成为我国煤机行业首座全球“灯塔工厂”。 近年来,郑煤机致力于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郑煤机智慧园区以工业4.0智能制造体系为指导,利用5G、AI、边缘计算等先进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支持融入到从产品设计到服务的全流程,实现从设计、采购、生产到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建设工厂核心大脑——智能化控制中心,实现产品生产全过程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通过深入应用数字化技术,郑煤机智慧园区实现产量提升30%以上,人效提升100%以上,生产周期由原来的28天缩短至9天。 09.数智技术在煤质检测领域应用 取得突破 2024年,数智技术在煤质检测领域应用取得突破。10月24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主办煤质快检技术发布会,发布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技术。该技术是我国在煤质检测研发应用领域取得的重大原创性突破,推动煤炭供给两端全流量无人干预实时检测成为现实。 两年前,国家能源集团牵头,组织所属电科院、煤炭经营公司等单位,联合中国电科旗下海康威视,开展融合光谱煤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煤炭数质量数字化管控平台建设。这项集煤质快检核心装置、AI模型与数质量管控平台于一体的原创性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光谱学以及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可以在线检测粒径6毫米煤样的热值、全硫、灰分、全水等指标并实时传送,在线检测结果通过率保持100%,煤质检测耗时由8小时缩短至2分钟,检测煤量提升100万倍,标志着我国煤炭质量检测技术迈入人工智能时代。 10.行业首个二氧化碳“液态阳光” 示范项目开工 11月6日,中国中煤所属鄂能化公司10万吨/年“液态阳光”项目二氧化碳精制及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装置开始施工,标志着国内首个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液态阳光”二氧化碳加绿氢制甲醇工业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这是煤炭行业首个二氧化碳“液态阳光”示范项目,将有助于利用二氧化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该项目采用鄂能化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研发的10万吨级“液态阳光”绿色甲醇技术,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电解制绿氢,再将化工装置排放尾气提纯精制的二氧化碳与绿氢转化为甲醇,实现规模化绿电绿氢消纳和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该项目是中国中煤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中国中煤“两个联营+”示范基地,构建“两个对冲”机制,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