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西北缘萨热克地区铜矿达大型规模
日期:2020-01-15     浏览:275    

摘要:通过开展新疆乌恰县乌拉根-萨热克地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在典型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萨热克式砾岩型铜矿的控矿条件与成矿模式,引导企业在萨热克铜矿外围勘查投入,新增(333+334)级铜资源量35.15×104 t,累计探获资源储量达60.91×104 t,达大型铜矿床规模。

1.项目概况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萨热克地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子项目,归属于“西南天山成矿带霍什布拉克-乌拉根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由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工作周期为2017—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是研究总结西南天山中生代砾岩型铜矿成矿规律,建立区域萨热克式砾岩型铜矿的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和找矿标志,对资源潜力作出评价。实现找矿新突破,引导和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支撑南疆克州地区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建设,助力南疆脱贫攻坚。

2.成果简介

(1)厘定了萨热克次级盆地的形成演化特征及与矿产关系。受印支运动费尔干纳断裂右行拉分的影响,在元古界基底之上发育形成切列克辛坳陷之次级拉分盆地-萨热克次级盆地,侏罗纪为断陷型湖泊赋煤盆地发育阶段,经历了早侏罗世早期的断陷快速下沉、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稳定沉降、晚侏罗世萎缩抬升消亡三个发展演化阶段,从形成的由粗→细→粗的沉积旋回反映断陷快速沉降→稳定沉降→萎缩的演化过程。其中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为一套湖泊—沼泽相的含煤碎屑岩建造(生烃岩),晚侏罗世库孜贡苏组(J3k)为一套冲积扇相。萨热克砾岩型铜矿(化)体严格受控于库孜贡苏组上段(J3k2)筛积亚相渗透率较高的砾岩层中,该砾岩层在萨热克次级盆地内稳定展布;盆地演化中伴随着不同时期褶皱、断裂的强烈发育,盆地总体表现为一向斜构造,断裂构造是十分发育,其盆地边界断裂及其次级平行断裂和与其配套的北东、北西向张性断裂与铜矿成矿关系密切。

(2)大致查明萨热克砾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成矿地质体为产于苏鲁铁列克隆起内部中生代拉分盆地内的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J3k)杂砾岩/扇中亚相,含矿建造组合为侏罗系含煤碎屑岩还原性建造、褐红色扇三角洲相碎屑岩氧化建造及上覆辫状河平原相岸后泥岩建造,构成“生(J1生烃岩)-储(J3砾岩)-盖(K1底部泥岩)”岩石组合,矿(化)体赋存于杂色砾岩中浅紫交互带的浅色砾岩侧,紫色砾岩与浅色砾岩所含的碎屑类型没有显著差别。成矿构造以褶皱/断裂构造系统为主,萨热克巴依复式向斜褶皱、乌恰坳陷基底构造及坳陷边缘同生断裂(萨热克南北边界断裂)及其次级断裂(近南北向、北西—北东向张剪性断裂等)构造是主要成矿-储矿构造;成矿结构面为岩性/岩相界面、褶皱成矿结构面、断裂成矿结构面、氧化还原过渡界面,其中褶皱成矿结构面为向斜南北两翼坡折带及传播褶皱,断裂成矿结构面为层间滑动带+碎裂岩化,小规模切层断裂-裂隙-节理带是盆地流体叠加成矿的构造通道和储矿构造;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北矿带表现为切层构造+沥青化耦合,南矿带表现为辉绿岩上侵+褪色化蚀变带。

(3)基本查明了萨热克式砾岩型铜矿的控矿条件。首先表现为岩性、岩相控矿,产于砾岩中的铜矿体在平面、剖面上均表现为大的透镜体及舌状体,为筛状砾岩层分布特征;其次为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控矿,断裂构造控矿不仅表现为层间断裂和小角度斜切赋矿地层的断裂破碎带均存在富铜矿体,而且沟通基底的张性及张剪性断裂为后期深源成矿热液运移通道,在库孜贡苏组上段砾岩中叠加铜铅锌矿化;褶皱构造控矿表现为复式向斜翼部小型褶皱转折膨大部位提供重要的成矿控矿空间,多易形成厚大铜矿(化)体。

(4)初步厘定了萨热克式砾岩型铜矿的3期成矿作用。一是富含铜矿物的元古界的剥蚀物形成萨热克砾岩型铜矿的原始矿源层及具有较强透水性的储集空间;二是乌恰构造运动及托云地幔柱驱动成矿流体向萨热克向斜两翼隆起区边部赋矿砾岩部位运移,在其运移的过程中不断地溶解、萃取铅锌铜等成矿物质,形成富含有机质、铜等金属物质的盆地卤水,在上覆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泥岩盖层的封闭作用下形成对成矿有利的储集空间,赋矿流体在库孜贡苏组上段砾岩中聚集、物质交换与沉淀成矿,使得褐红色砾岩褪色形成灰绿色砾岩,且铜矿含量明显增高;三是喜马拉雅期盆地同生断裂、次级走向断裂、横向断裂等沟通基底成矿物质、后期深源成矿热液及下伏烃源岩层在高渗透率库孜贡苏组上段砂砾岩及破碎带形成铜(铅锌)矿富矿体。矿石矿物包括辉铜矿、黄铜矿、斑铜矿、铜蓝以及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石的结构主要有细粒半自形晶—他形粒状结晶结构、镶嵌结构,次为胶状、结核状、交代残余结构(赤铁矿具黄铁矿假象)、变晶结构等;矿石构造有星点浸染状、斑点状、碎裂状、层纹状、细脉状、团块状和被膜状构造等,局部见斑块状构造。

(5)初步评价了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铜矿资源潜力。一是拉动矿山企业在南北矿带结合部及南部隐伏区开展商业勘查工作,通过0线、4线、10线、30线的钻探施工,证实了南北矿带是一个整体,扩大了铜矿床规模,共求得铜(331+332+333)金属量25.76万t,铜平均品位0.98%。二是借助大调查项目在萨热克铜矿床外围开展矿产评价工作,其中北矿带东段延伸区控制铜矿体2条,其中Ⅱ-2号矿体长度428 m,平均厚度1.61 m,铜平均品位0.66%,Ⅱ-3号矿体长度1263 m,平均厚度2.84 m,铜平均品位0.95%;南矿带东区控制铜矿体2条,其中Ⅰ号矿体长度518 m,平均厚度4.32 m,铜平均品位0.84%,Ⅱ号矿体长度816 m,平均厚度4.32m,铜平均品位0.68%,综合萨热克铜矿床南北矿带及外围共求得(331+332+333+334)级铜金属量60.91×104 t,铜平均品位0.77%,其中此次新增(333+334)级铜资源量35.15×104 t。三是对整个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铜矿资源潜力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整个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内共圈定铜找矿靶区2处(A类找矿靶区1处、C类找矿靶区1处),其中萨热克铜矿床延伸找矿靶区(A类)预测500 m以浅铜资源量(334)16.30×104 t,萨热克东区找矿靶区(C类)预测500 m以浅铜资源量(334)54.41×104 t。综上所述,整个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铜资源潜力可达131.62×104 t。

3.成果意义

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总结了萨热克式砾岩型铜矿的成矿规律、控矿条件与成矿模式、找矿模型、找矿标志,丰富了陆相砾岩型铜矿的成矿理论。依据控矿条件在萨热克铜矿外围取得找矿突破,认为在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的东部仍有找矿空间;同时在苏鲁铁列克隆起南缘提交出萨热克式砾岩型铜矿产地1处(江格结尔铜矿)及喀什炼铁厂铜矿靶区1处,拓展了萨热克式砾岩型铜矿的找矿空间,开辟了新的找矿区域。项目成果有力的带动引导企业勘查投入,并取得找矿突破,为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生代陆相砾岩型铜矿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支撑南疆克州地区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建设,对促进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

2020年1月3日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入会流程  |  矿联简介  |  网站管理制度  |  组织架构  |  章 程  |  缴纳会费  |  会员制度  |  缴费标准  |  联系方式  |  副会长单位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新ICP备190001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