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型矿业产业生态
日期:2024-03-11     来源:中国矿业报网    浏览:417    

——代表委员谈如何切实发挥好煤炭、煤电兜底作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这无疑对煤炭行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这一热点话题建言献策。

煤炭安全根基地位短期不会动摇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今后较长时期内,煤炭仍然是我国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根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表示。今年两会期间,武强委员专门提交了《关于提高煤炭应急和顶峰供应保障能力》提案。

2022年,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仍高达67%和56%左右。今后一个时期,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入推进、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炭将逐步由主体能源向兜底保障支撑性能源、应急调峰与储备能源方向转变,不断为新能源发展腾出空间。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时,煤炭消费量将保持在40亿吨左右,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46%左右。

“今后较长时期内,在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还没有形成安全可靠替代的形势下,煤炭承担能源兜底保障的责任难以改变;煤电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电力来源,是实现新能源高效消纳的可靠支撑性电源。”武强委员指出,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呈现频发强发趋势,适应新能源安全可靠程度低、负荷波动幅度大的特点,提高煤电系统的灵活性,迫切需要创新煤炭产能管理和煤矿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煤矿弹性产能和弹性生产机制,提高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和应急供应保障能力。

“在科学推进煤炭由主体能源转变为兜底保障能源方面,以风、光、水、氢能等清洁能源逐步代替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是未来世界能源革命的重要方向。但新能源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等短板,未来新能源利用需要面对调峰难题。因此,要掌握好推进节奏,科学合理地转型和定位。”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金双根建议,要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和能源挑战。煤炭资源的主导地位使“双碳”目标面临结构性压力,依靠煤炭发展的区域需要突破资源禀赋和能源市场限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立煤炭储备产能制度正当其时

“要充分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确保有备无患、用之即来,必须健全完善煤炭产能储备制度。”武强委员建议,要推进保供重点区域煤炭储备项目建设,建立适当规模的煤炭调峰储备产能。对产能储备煤矿在项目核准、产能指标、产能置换、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研究确定储备产能建设投资补偿机制。

“还要研究配套建立煤矿‘以增补欠,以减让盈’弹性生产机制,按照先露天煤矿、后井工煤矿,井工煤矿按照先大型、后中小型原则,综合考虑煤矿资源条件、现代化程度、煤层煤质特点、安全生产形势等进行科学评估分类,研究提出煤矿弹性生产管理办法。当新能源正常发挥作用时,引导煤矿减少煤炭产量,为新能源有效替代腾出发展空间;当新能源出力不足、能源供应阶段性紧张、煤炭价格大幅波动时,通过释放煤矿储备产能及时填补能源供需缺口,推动煤矿产能由刚性管理转为弹性管理,充分发挥出煤炭兜底保障作用。”武强委员说。

“同时,要推动煤炭储备产能和煤矿弹性生产试点示范工作。支持大型露天煤矿和资源条件好、安全有保障、环境友好型的井工矿开展煤矿弹性生产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渐扩大煤矿弹性生产范围,完善煤炭储备产能和煤矿弹性生产管理体制机制,保障国家能源长期安全稳定供应。”武强委员表示。

而在金双根看来,加强煤炭产能储备,推动煤炭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在把握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现状的基础上,要找准链条培育薄弱点,及时采取补链、强链、延链等措施。要建立煤炭技术创新链,为保障煤炭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提升煤炭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协同的精准度与实效性,推进更高水平的协同发展。”金双根表示,要推动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与重点地区保供有效衔接。考虑煤炭资源禀赋、市场区位、环境容量等因素,系统优化煤矿建设布局。统筹国家矿区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关联产业发展布局,衔接东北、西南等重点地区的保供需求,开展安全高效的煤矿建设,实现煤炭开发布局的科学规划。

加速生成煤炭新质生产力刻不容缓

“依靠科技创新,构建智慧绿色矿山系统,持续推进煤炭行业转型和绿色发展,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金双根表示。

金双根建议,要从全新视角来看待和讨论正在塑造世界的新兴技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动煤矿智能化技术开发和应用原始创新,通过煤矿智能化技术创新联盟,聚合煤炭企业、设计院、研究院、高校、装备供应商等形成产业联盟,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研发。要在统筹规划、需求牵引、立足实际、开放合作的原则指导下,在已有绿色矿山评价、煤矿智能化分级分类等结果标准基础上,牵头组织行业内具备相关能力的单位制修订智能绿色矿山过程标准。

“以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煤炭资源智能绿色开发,带动整个煤炭行业发掘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和价值创造,是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也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全国人大代表、潞安化工集团常村煤矿设备科副科长张世丽建议,“在中西部资源富集区建设国家级智能绿色示范矿井、智慧矿区,高质量开发利用中西部矿产资源,打造国家级智能绿色矿业样板工程,形成全面智能运行、科学绿色开发的新型矿业产业生态。”

依靠创新驱动来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也是煤炭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张世丽还建议,要加强商品煤质量管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攻关,加大对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合理高效利用我国富油煤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西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政涛则表示,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产煤大省和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是国家能源保供的重要力量。要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近年来,山西调整资源型能源结构,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煤炭大省正在实现输煤输电并重、更加高效环保、绿色低碳的转型发展新态势。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入会流程  |  矿联简介  |  网站管理制度  |  组织架构  |  章 程  |  缴纳会费  |  会员制度  |  缴费标准  |  联系方式  |  副会长单位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