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推进高质量发展纪实
有这样一支地质队:不畏寒暑,在广袤的新疆大地跋山涉水;积极转型,成长为“大地质”综合服务队;勇于创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全面发展,打造出特色地勘文化品牌。这就是地处哈密市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以下简称第六地质大队)。
从1957 年建队至今,第六地质大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由专找铁矿的专业队伍发展成为拥有多学科、多专业、工种齐全、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的综合性地质矿产勘查队伍。
第六地质大队职工始终牢记“三光荣”优良传统,舍小家、顾大家,风餐露宿,四处奔波,力争多找矿、找大矿、找好矿,用行动书写了新疆地质找矿事业的新传奇。
弘扬地质精神,找矿成果突出
第六地质大队坚持以找矿立队为本。他们的足迹遍布新疆“三山”“两盆”,用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唤醒沉睡千万年的宝藏。他们先后发现各类矿产53种,详查并探明了16处大中型矿床,其中,超大型矿床2处、大型矿床9处。其中,由第六地质大队发现并评价的雅满苏铁矿、黄山铜镍矿、黄山东铜镍矿、葫芦铜镍矿、土墩铜镍矿、白山钼矿、七角井食盐芒硝矿、宝山铁矿、天宇镍矿、坡北镍矿、苦水湖钾硼锂矿、大红柳滩锂铍矿等多处矿床已被开发利用。尤其是作为雅满苏铁矿会战主要单位,他们在地质勘查中发挥重要作用,探明铁矿石储量3000万吨。随后,一座矿业城镇雅满苏镇拔地而起。
在全心全力找矿的同时,第六地质大队也在密切关注着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及时调整,顺势而动。
近年来,在地勘市场萎缩、竞争日趋激烈的大背景下,第六地质大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及时调整主攻方向,构建传统地质勘查开发与地质服务业相结合的大地质格局,在危机中抢抓机遇,确定以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指导,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及钻探工程等多技术方法综合找矿的工作方式,并注重与内地大专院校等单位广泛合作,对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方向等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研究,从而迈入地质找矿成就卓著的新阶段。
近五年来,第六地质大队共计提交新发现矿产地6处,可供开发矿产地2处,可供进一步普查基地21处。其中,和田县龙门山锂铍矿圈定的锂辉石花岗伟晶岩矿达到大型规模;哈密大红山铜矿发现厚大铜矿体,矿体规模达到中型铜床;喀什佰什克然木乡6号砖瓦用页岩矿达到大型规模。
推进转型升级,服务成效显著
面对地勘和矿业市场持续低迷等不利因素,第六地质大队党委带领全队干部职工积极谋新求变,加强科学管理,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全力推动平稳发展。他们根据产业经济发展需求新设立了地质勘查院、地质工程院、物探测绘院和生态环境院等4个实体单位,形成“五院一中心一公司”产业经营布局,使地质服务与市场需求之间真正实现同频共振。
在做好传统地勘项目的同时,第六地质大队也在持续开拓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修复等业务领域。
在维护好原有哈密、和田、巴州等地市场的基础上,第六地质大队也在进一步拓展伊犁、阿克苏、吐鲁番等地区,“找项目”“闯市场”取得了较好成效。近五年来,该队累计实现对外创收5.27亿元,净利润6129.55万元,生产增加值4.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9.64万元,2022年底净资产总量达5.38亿元。
强化技术创新,助力经济发展
在聚焦主业、全心全力找矿的同时,第六地质大队也意识到,要想不断实现找矿突破,寻找更多矿藏,只靠固有的方式方法是万万不行的,必须在找矿过程中强化技术创新,不断突破。因此,第六地质大队全体队员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在实践中寻找真知,终于取得了不错的收获。
著名的新疆中昆仑大红柳滩一带锂铍矿关键技术及找矿突破成果,便是第六地质大队通过实施“新疆和田县大红柳滩南锂铍矿普查”“新疆和田县大红柳滩509道班西锂铍多金属矿预查”“新疆黄草沟一带1∶5万矿产地质调查”“新疆和田县大红柳滩外围锂铍矿预查”等项目的集成成果。
该成果的发现是我国继甲基卡锂铍矿以后又一大锂铍矿产资源基地,对于保障我国锂铍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新疆有色集团以20亿元竞拍价格获得大红柳滩南锂铍矿、509道班西锂铍矿探矿权,投产后将快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和田地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依托本次找矿成果共完成论文5篇,相关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认可,为有关矿种的科学研究和矿产地质调查奠定了技术基础。
在新疆特殊的自然干旱条件下,第六地质大队从未“听天由命”,他们抱着挑战突破的决心,不断探索,利用水文地质、物探、遥感等工作手段,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荒漠基岩区找水方法,该找水理论在新疆处于领先地位,使第六地质大队成为全疆唯一一个基岩裂隙找水成功率在99%以上的勘查单位。
近年来,第六地质大队先后承担了“新疆伊吾县吐葫芦乡-前山乡一带地下水资源勘查”“新建额济纳旗-哈密铁路水文地质凿井”“新疆巴里坤县西山地下水勘查”“新疆伊吾县吐葫芦乡-前山乡一带地下水资源勘查”等项目,发现中小型水源地10余处。特别是星星峡镇、巴里坤西山、前山乡等找水成果,可直接解决近2万居民的生活用水与用水安全等问题,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认可。
同时,第六地质大队还为保利煤矿、玉西银矿、野马泉煤矿等多个矿山企业寻找出可供生活、生产之水,进而使一批“呆矿”重获新生。
加强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
在艰苦又远离人烟的工作环境中,如何使队员们忘记孤独,有家的归属感,是大队领导层关心的问题。第六地质大队决定打造一支具有自身特色地勘文化品牌的新型地质队。第六地质大队树立了创建一流地勘队伍的奋斗目标,围绕这个目标,他们将地勘文化与强化管理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文化提升管理水平,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使全体干部职工思想观念逐步适应了改革发展需求,担负起地质找矿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增强了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
第六地质大队先后投入几千万元,为职工建起了现代塑胶灯光球场、健身房、排球场、乒乓球馆等活动场所,并组建了乒乓球队、排球队、“宝山艺术团”、腰鼓队、舞蹈队、太极拳队、钓鱼协会等活跃团体。第六地质大队通过积极参加哈密市、伊州区和社区文体活动以及公益演出,不仅多次获得奖项,同时还让驻地群众增进了对第六地质大队的社会认同感。
每年,第六地质大队工会和团委,都会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常举办的职工春季、冬季运动会和全队徒步比赛,使整个团队始终保持了奋发有为、朝气蓬勃、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
第六地质大队还通过宣传栏、橱窗及职工之家、荣誉室、图书阅览室、离退休人员活动室等宣传教育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活动,从而使别具特色的“六队文化”滋养和培育着每一位职工,凝聚起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后,第六地质大队将守正创新、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创建一流地勘单位的豪迈勇气,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征途上再创佳绩,努力推动大队高质量发展,为地质事业健康发展、新疆经济的快速腾飞、多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