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快讯 | 伊犁地块及邻区新老地壳物质分布架构查明
日期:2023-03-29     来源:中国矿业报网    浏览:207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阿尔泰-西准噶尔-西天山综合调查”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该工作任务隶属于“阿拉善、藏东南等关键地段地壳圈层物质与演变基础地质调查”项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承担,工作周期为2019-2021年。该项目总体目标任务包括:以编制中小比例尺阿尔泰-西准噶尔-西天山花岗质岩石Nd-Hf同位素图为主要手段,圈定深部地壳新老物质分布,查明深部-浅部各圈层对显生宙岩花岗岩浆事件的物质和能量贡献,阐明该区地质深部物质分布和圈层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资源效应。

通过同位素填图,项目组查明了伊犁地块及邻区的新老地壳物质分布架构。在伊犁地块南北缘靠近缝合带的区域,分布相对古老地壳物质,长英质岩石Hf模式年龄为10亿年-14亿年。而在地块中心阿吾拉勒山一带则大量发育年轻地壳,长英质岩石Hf模式年龄普遍低于10亿年,局部低至6亿年。从时间演化的角度,现有资料揭示在古生代,大陆地壳物质再循环和大陆生长伊犁地块及邻区交替发生。

项目厘定伊犁地块南北两缘的古洋盆(均为古亚洲洋的分支)的两期俯冲作用。两期俯冲作用第一阶段:-460百万年~-395百万年;第二阶段:-375百万年~-310百万年。其中,伊犁地块北缘的岛弧岩浆作用在-350百万年发生了从向陆迁移到向洋迁移的转换,即大洋俯冲(北天山洋)的方式,从前进型俯冲转换为后撤型俯冲,且板片后撤伴随着显著的上覆岩石圈伸展、弧后盆地发育。同样,在伊犁地块南缘,岩浆岩时空分布模式记录了在-420百万年和-350百万年两次古洋盆(南天山洋)俯冲方式从前进型到后撤型的转换,且泥盆纪末期-早石炭世的板片后撤同样导致弧后盆地的发育。

研究表明:伊犁地块南北洋盆的最终闭合均发生在晚石炭世。在南侧,古南天山洋的闭合跟随着大陆板块之间的“硬碰撞”。而在北侧,伊犁地块北缘与一不成熟/新生岛弧发生了“软碰撞”。从Pangea超大陆汇聚的视角观察,伊犁地块南缘和南天山造山带属于Pangea超大陆的“内造山带”的一部分。而由于准噶尔残留洋的存在,伊犁地块北缘和北天山造山带在古生代晚期的特征更接近于“外造山系统”。

项目揭示伊犁地块是一个在古生代被显著“再更新”的古老微陆块。通过同位素填图和区域岩浆事件的综合研究揭示伊犁地块是一个在古生代被显著“再更新”的古老微陆块。本次研究显示,在伊犁地块及邻区,大洋板片后撤是导致显生宙地壳生长的主导性因素。这一长期的大陆“再更新”过程,同样发生在中亚造山带其他的微陆块中。一系列山湾构造的发育,可能对中亚造山带中新生地壳的保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入会流程  |  矿联简介  |  网站管理制度  |  组织架构  |  章 程  |  缴纳会费  |  会员制度  |  缴费标准  |  联系方式  |  副会长单位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新ICP备190001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