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沙泉子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在沙泉子断裂南侧的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地块,新发现黑山金矿,圈定含金矿化带4条、矿体3条。金矿(化)体赋存于天湖岩群浅变质岩和晚古生代火山岩中,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预测金资源量可达大型矿床规模,拓展了东天山成矿带找矿方向。
1. 项目概况
“东天山成矿带景峡地区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归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北主要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工程,由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承担。项目周期为2016—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在东天山成矿带主要找矿远景区开展1∶5万矿产地质调查,初步查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优选成矿有利地段,进行工程验证,圈定并提交找矿靶区,探索建立该区有效的地质找矿方法技术组合。2016年,在沙泉子幅圈定了黑山金矿找矿靶区,开展了槽探工程揭露;2017—2018年,经钻探工程验证,初步控制了金矿体规模,预测金资源量可达大型矿床规模。
2. 成果简介
(1) 新 发 现 黑 山 金 矿 , 圈 定 金矿 化 带 4 条 、 矿 体 3 条 。金 矿 化 带 长270~950m,宽5.0~45.0m,沿走向呈舒缓波状,西南撒开,北东收敛,由新太古—古元古界天湖岩群上亚群绿帘透辉角岩、角闪石英片岩以及晚期角岩化英安岩、安山岩组成,受北东向断裂控制,带内糜棱岩化、硅化、角岩化、矽卡岩化、绢云母化、蛋白石化、黄铁钾钒、褐铁矿化发育。钻探验证结果显示:矿体具上贫下富特征,控制最大斜深220 m,金属硫化物较地表发育,呈似层状、透镜状,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结构为他形粒状、角砾状结构,具有块状、条带状、浸染状构造。矿体长 1 0 0~ 5 7 0 m,厚1.0~10.2 m,Au品位0.26~30.6 g/t,主矿体平均3.62 g/t,伴生银6.3g/t,其中10—18线,单工程Au品位3.34~4.48 g/t,平均4.22 g/t,最大见矿厚度10.2m。
(2)1∶5万岩屑(土壤)测量圈定了一近东北向的SHS15(乙1)综合异常带,与含金矿化带展布方向一致。异常以Au、Ag、As、Sb为主,由Au38、Ag29、As28、Sb22异常组成,西南段未封闭,Au、As异常具三级分带特征,浓集中心明显,异常外带大致吻合,其中Au38最大值215×10-9,平均值23.4×10-9,异常范围达27.8km2。
(3)将该区原划定的早泥盆世辉长岩解体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建造。综合研究表明,辉长岩分布范围存在一套晚古生代火山岩建造,由下至上为英安岩、碎屑岩、安山岩夹英安岩组合,受后期岩浆构造活动影响,岩石普遍角岩化、糜棱岩化,上部安山岩夹英安岩组合为金赋存的主要建造。
(4)初步确定金矿成因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体赋存于天湖岩群浅变质岩及晚古生代中酸性火山岩中。历经加里东期岩浆构造作用、华力西中晚期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作用,以及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末板块间的拼贴碰撞,发生由南向北逆冲推覆,含矿构造以北东向为主,并与中酸性火山岩密切相关,对矿源层的进一步迁移、改造、富集而成。
3. 成果意义
东天山金矿主要产于沙泉子断裂以北的阿其山早石炭裂谷及康古尔碰撞带两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地块在铁、铅锌、铜镍、钨、稀有金属及非金属矿找矿有较好的进展。该地块除东侧马庄山一带有金矿点发现外,找金总体进展不大,黑山金矿点的发现,对该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早泥盆世辉长岩解体出一套以中酸性为主的火山岩,重新确立了该区金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对于区域构造演化、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金矿化带深边部尚未完整控制,工作程度低,金矿资源潜力较大;找矿成果可为哈密地区提供接替资源,金矿开发利用对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民族地区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矿业界》2019年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