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镍期货事件”谈如何提升中国镍供应链安全
日期:2022-03-18     来源:中国矿业网    浏览:273    

敬畏市场 尊重市场——从“镍期货事件”谈如何提升中国镍供应链安全

  新世纪以来,随着镍产业装备工艺技术不断的突破,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球镍产业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而中资企业在推动全球镍产业格局的变革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为全球镍供应链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今年3月份的伦镍期货价格史无前例地两天暴涨248%,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实体企业造成了严重伤害。为此,笔者从近年来镍产业格局变化,结合此次“镍期货事件”,就如何提升中国镍供应链安全问题谈几点启示。
  全球镍产业格局变化
  从消费规模上看,镍消费规模快速扩大,而中国是全球镍消费主要贡献者。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镍业分会的统计,2021年,全球原生镍消费达276万吨,同比增长15.9%,是2001年消费量的1.5倍。其中,2021年,中国生镍消费量达154.2万吨,同比增长14%,是2001年消费的18倍,全球消费占比由2001年的4.5%上升至目前的56%。可以说,新世纪以来全球镍消费增量的90%来自中国。
  从消费结构上看,不锈钢消费基本稳定,电池领域用镍数量占比不断提高。近两年来,新能源领域正引领全球原生镍消费的增长。据统计,2001年,在中国镍的消费结构里,不锈钢用镍占比约为70%,电镀用镍占比为15%,而电池用镍占比仅为5%。到2021年,中国镍消费中不锈钢用镍占比约为74%;电池用镍占比上升到15%;电镀用镍占比下降至5%。从未来看,随着新能源产业进入快车道,对镍的需求还会增加,而电池在消费结构中的占比还会进一步提高。
  从原料供应格局上看,镍原料已由硫化镍矿为主转换为红土镍矿和硫化镍矿共同主导的格局。曾经的镍资源是以全球资源非常集中的硫化镍矿为主,而硫化镍资源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约占当时全球镍总资储量的50%以上。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红土镍矿-镍铁技术的运用与推动下,印尼和菲律宾的红土镍矿得到大规模的开发与应用。2021年,印尼成为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国,这是中国技术、资金和印尼资源相结合的成果,中国与印尼的合作为全球镍供应链的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从产品结构看,流通领域镍产品正在向多元化发展。镍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在全球原生镍产量中,精炼镍占主要地位,另外,少部分为镍铁和镍盐;到2021年,在全球原生镍产量中,精炼镍产量占比已下降至33%,而NPI(含镍生铁)含镍产量占比已上升至50%,传统镍铁和镍盐占比为17%。预计到2025年,在全球原生镍产量中,精炼镍占比还将进一步下降。另外,从中国原生镍产品结构看,约有63%的产品是NPI(含镍生铁),约有25%的产品为精炼镍,约有12%的产品是镍盐。
  从市场主体变化看,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镍供应链的主力军。镍业分会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国内67.7万吨原生镍产量中,山东鑫海、青山实业、德龙镍业、唐山凯源、宿迁翔翔、广西银亿等前五大民营企业原生镍产量占比达62.8%。尤其是在境外产业布局方面,在有境外投资的企业中,民企占比高达75%以上,并在印尼形成了红土镍矿开发-镍铁-不锈钢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
  此次“镍期货事件”对市场
  造成的影响及暴露出的问题
  一是3月7-8日LME镍期货价格出现暴力拉升,2天累计涨幅达248%,直接导致期货市场LME停盘、上期所沪镍连续涨跌停。期货价格不仅失去了对现货价格的指导意义,给企业原料采购、套保形成了障碍和困难,还扰乱了镍上下游正常生产经营,对全球镍及上下游相关实体企业造成了严重伤害。
  二是“镍期货事件”从外部表象看是企业风控意识不强、企业对金融期货市场的敬畏不够、LME期货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不到位和地缘政治突变叠加的结果。但从内因看,本次事件暴露了当前西方期货市场远离生产、消费地区,已不能满足实体产业需要以及镍衍生品期货孕育发展没有跟上产业发展变化的问题。当前,西方等发达经济体既不是有色金属的消费大国,也不是主产国,虽然仓储布局遍布全球,但港口仓库和仓储公司多为欧洲老牌贸易商掌控,同时,由于缺少有效风险控制手段,实体企业在运用其期货工具时存在隐患。另外,镍衍生品期货培育发展没有跟上,也增加了涉镍周边产品企业在实施产品保值时的交易风险。
  关于提升中国镍供应链
  安全问题的几点启示
  一是坚持底线思维,把握风险防控的主动权。有色金属行业具有市场化、国际化、金融化的典型特征。因此,行业企业要提高防范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提高对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水平。实体企业要尊重市场,敬畏市场,规范经营,企业“走出去”要充分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做好突发事件应对预案,避免被海外投机金融资本围猎绞杀。中资企业应该深刻吸取经验教训。
  二是加速推进中国镍期货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镍期货事件”凸显了推进相关有色金属品种期货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尤其是在加速铝、镍、锌等品种国际板推进方面。在顶层设计下,倘若资源国能采用“国际平台、保税交割、净价交易、人民币计价”的市场化采销定价模式,不仅能够树立中国坚定市场化贸易的形象,提升中国大宗商品定价能力,还能够降低境外中资企业套保风险。另外,要强化对镍产业格局变化方面的研究,抓紧培育镍衍生品期货品种。
  三是推动建立多元化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体系。中国镍等新能源矿产发展长期向好和大量进口原料的根本局面不可改变。因此,必须统筹谋划国家储备体系建设,政府和骨干企业探索建立统筹兼顾的、将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系, 有效地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进一步保障全产业链的供应链安全。

四是积极加入国际组织,主动参与全球治理。近年来,全球镍矿投资新增项目多数由中国企业主导,中资企业在境外项目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全球有色金属市场的稳定。与在矿业市场占有的份额相比,中国在有关国际组织中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弱。如中国目前尚未加入国际镍研究小组(国家会员),在国际会议上只能作为观察员列席会议。因此,建议政府从财政方面支持行业协会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发出中国声音。 

 

推荐阅读
点击排行
 
相关新闻
网站首页 入会流程  |  矿联简介  |  网站管理制度  |  组织架构  |  章 程  |  缴纳会费  |  会员制度  |  缴费标准  |  联系方式  |  副会长单位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