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审查了关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针对报告中部署的2022年的重点任务,本报记者对部分涉及矿业行业的重点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呈现矿业面临的政策和形势变化,以便广大企业做好应对,早谋划、早行动。
1.扩大新增贷款规模,稳健的货币金融政策促行业发展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
2.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政策
稳步推进垄断行业体制改革,深化能源、电信、公用事业等竞争性环节以及铁路行业等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推进升级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打造油气“全国一张网”。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政策,完成第三监管周期输配电价改革。
3.加快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和物价稳定
增强国内资源生产保障能力,加快油气、矿产等资源勘探开发,巩固发展增储上产良好势头。完善国家战略物资储备制度,保障初级产品供给。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4.扶持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减税降费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一方面,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适用范围;另一方面,综合考虑为企业提供现金流支持、促进消费投资、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今年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重点支持制造业,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
5.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强化政府监管责任,严格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监管责任,防止监管缺位。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提高监管效能。抓紧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方法,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6.加快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布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等技术研发,同步推进标准制定,畅通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应用链条。继续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完善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
7.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
优化境外投资布局,深化双边和第三方市场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服务重点领域和项目。深入实施境外投资提质效防风险系列措施,提高重点主体境外投资水平,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巩固互联互通合作基础,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有效防范海外风险。稳妥开展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境外煤电等“两高”项目绿色低碳发展。
8.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促进废弃物再利用
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等城市废弃物分类利用和集中处置。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9.推进钢铁、有色等行业节能降碳,推动“双控”政策完善
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简明适用、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10.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发挥风、光、水电和矿产资源优势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有序实施资源型地区转型重大工程。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接续替代产业,深入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引导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鼓励资源富集地区创新发展。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